
1932年,上海近郊,战死的金泽步兵第7联队长林大八大佐。后被追授为陆军少将。 题目:侵华日军丧命之将“第一”考 作者:胡卓然 书报刊名:《世界军事》2013年七月上,第50~53页 “一•二八”事变中,侵华日军第9师团步兵第6旅团步兵第7联队联队长林大八大佐被中国军队击毙,随后他被追晋陆军少将军衔,成为侵华日军中第一个丧命的将官。正是从林大八开始,侵华日军的将官纷纷丧命,成为中国军民抗击侵略之辉煌战绩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但关于14年抗战(从“九一八”事变起)中消灭日军将官的详细情况,至今没有过较完整的研究。本文以历史图片和文献考证不同时期“首次”击毙日军将官的战绩,或可帮助您更好地梳理那段侵略与抗争的历史。 
被中国军队击毙于江湾镇韩家塘阵地的日本步兵第7联队联队长林大八 局部抗战时的林大八 1938年11月19日,在武汉会战结束、武汉和广州等大城市刚刚沦陷的背景下,《大公报》采访部主任杨纪(即民国时期著名记者张蓬舟)发出一篇综述战局的报道,其中列举了“敌高级军官之伤亡,已确凿可考”的击毙中冈弥高、藤井重郎(作者注:报道原文为藤井与五郎,有误),击伤片山理一郎、田岛荣次郎4个战例后,评论道:“此等将级军官不轻立前线之人,尚有如是伤亡,其干部与士兵遭遇之惨更可想见。”在战局不利的困境里,可以想见《大公报》的这篇报道,在当时会起到怎样一种鼓舞士气的作用。但这篇报道并未完整列举出“七七”事变至发稿时侵华日军将官丧命的情况,已列举的也有不确之处,如中冈弥高被击毙就是误传的。实际上,包括学界和新闻界在内,抗日战争中对日军将官的打击情况,一直未能精确掌握,严重漏报及以讹传讹的情况并存,就连被确认击毙的日军将官,其其体情况也常常语焉不详。例如,局部抗战时击毙的第一个日军将官林大八的阵亡情况,就长期不为国内所知,偶有记载但细节多属不确。 林大八出生于日本鹤冈,其父林秀芳,是东条英机在东京陆军地方幼年学校就读时期的学监,曾教授东条英机剑术。1942年出版的《东条英机传》里为此专门提及,并且称“他是在前几年‘上海事变’中威名远扬的林大八少将的父亲”。 1904年,林大八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6期,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6期的学员据说在日本军界被称为“荣耀的16期”,冈村宁次、板垣征四郎、土肥原贤二以及安藤利吉(曾任日本台湾军司令官兼总督)等等都是这一期的毕业生。1910年12月,林大八曾赴莫斯科留学,并于1912年12月起专门研究了一年左右的蒙古语,是日军中精通俄语、蒙古语和汉语的难得“人才”。1914年,林大八到中国东北任职。1918年9月,在关东都督府陆军部任职。1924年,当时军衔为中佐的林大八被派到奉系,担任吉林督军署顾问。据张作霖的幕僚回忆,郭松龄发动反对奉系军阀的起义时,“林大八亲到新民前线,为奉军布置炮兵阵地,帮助张作霖抵抗郭松龄”。林大八长期在东北任职,处心积虑为日本侵略东北搜集情报。1930年,“九一八”事变元凶板垣征四郎等密谋“全面军事行动”时,林大八曾参与计划的讨论,但他于1931年5月31日被调回国内第1师团司令部,没有获得与板垣等人一起在东北发动事变的“功绩”。 1931年8月1日,林大八晋升为大佐,担任日军第9师团步兵第6旅团步兵第7联队的联队长。1932年初“一•二八”事变发生后,第9师团作为援兵投入淞沪战场。错过了“九一八”的林大八,妄图在“一•二八”里获得“战绩”,所以一直骄狂地冲在“最前线”。据日军历史文献的记载,1932年3月1日11时,林大八率部进攻南翔一带中国军队阵地时,中国军队的一发子弹在他的腹部打出“贯通伤”。倒地的林大八仍在呼喊“联队旗,前进”,接着他不省人事,被送下前线后于13时毙命。 全面抗战时的藤井重郎 接近6年的局部抗战之后,以“七七”事变为节点,中华民族开始了8年的全面抗战。日军第3师团步兵第5旅团步兵第6联队联队长、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3期的仓永辰治大佐,长期被国内学界认为是全面抗战中第一个丧命的日军将官:其人1937年8月29日在上海蕰藻浜被击毙,阵亡后追晋陆军少将军衔。实际上,全面抗战中第一个被击毙的日军将官“殊荣”,应由伪满洲国靖安军司令官的藤井重郎获得。据日本官方记载,这个林大八大佐陆军士官学校的同期同学,其毙命日期是8月21日,比仓永辰治早了一个多星期。 1930年8月,藤井重郎晋升为步兵大佐,虽比林大八略早,但他却同时转入了预备役。“九一八”事变后,藤井重郎的升官之路又“峰回路转”,跟很多日军预备役军官一样,他到伪满洲国的军队之中任职。伪靖安游击队被改编成伪靖安军时,伪满军政部的顾问佐佐木到一亲自安排藤井重郎担任靖安军司令官。1933年,藤井重郎被授满洲国陆军少将军衔,虽说不过是傀儡军队的军衔,但也算是个将军了。在靖安军这支日满混编的军队里,藤井重郎同时有日满两军的军衔,即日军的预备役大佐和伪满军的现役少将。但需注意到,藤井重郎此时及其后担任伪满热河支队支队长的过程中,都没有日军现役大佐的军衔。 1937年8月,藤井重郎率领热河支队进军关内战场,协助日军进行全面侵华战争。1937年8月21日,伪满靖安军步兵团第一机关枪连中士(亦有说法是下士)班长李玉峰(老家在河北,家人此时在天津),在前线毅然起义,一举击毙了藤井重郎。当时,中国的媒体曾为之欢呼,如1937年11月7日的《大华报》周刊有报道:“卢沟桥事起后,我东北同胞,愤日人之残暴无状,多有在各地举义者,日靖安军司令藤井重郎少将,被我义军在热河内击毙……” 有伪满军现役少将军衔的藤井重郎,当即被追晋为伪满军的中将。但藤井重郎被击毙时,其在日军的身份还处于预备役之中,日军的预备役军官按常规不追晋军衔。但在日本出版的《日本陆军将官辞典》《日本陆海军总合事典》中,我们都能看到藤井重郎被追晋日军陆军少将军衔的记载。这又为何故呢? 
福川秀树《日本陆军将官辞典》(日本芙蓉书房出版)631页:藤井重郎 据日本官方历史档案记载,藤井重郎死后,关东军请求“临时召集(即从预备役转为现役)在内蒙地区协同日军作战的满军中的日籍预备役官兵”,又提出“请求恩典追加召集已战死的7人(包括:大佐1名,中佐1名,少佐1名,少尉2名,上等兵1名,一等兵1名)”。当然,这名大佐就是藤井重郎。正是关东军的请求,帮藤井重郎“补办”了从预备役转为现役的手续,进而追晋为陆军少将军衔(从战死之日起算)。于是,在日本历史文献有关藤井重郎的内容里,就有了其战死之日同时追晋“(满洲)国军中将”“帝国陆军少将”的官方记录。 现职将官田路朝一 
田路朝一 日军中将军衔以下的现役官兵,阵亡后可以追晋一级军衔。从林大八开始到1939年中国军队先后击毙的十余名日军将官,实际上都是大佐军衔,他们的少将军衔都是因“名誉战死”而追晋的。侵华日军第一个丧命的现职将官(被击毙时己有少将军衔),是日军第15师团“步兵团长”(师团步兵指挥官)田路朝一少将。据日方记载,1939年6月17日,此人被击毙于湖北省黄梅县。 田路朝一很早就参与了对华侵略,曾参与1928年的“济南惨案”。1939年,他担任师团“步兵团长”一职,可统一指挥师团的各个步兵联队。新四军的文献里对这一职务有一个更贴切的称呼——“步兵联队指挥官”。陈毅在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上所作的军事报告《论军事建设》(原标题为《军事建设的各项工作》)曾介绍:"(侵华日军)乙种(师团)是应付敌后地区,对付八路军新四军作战的部队,求得轻便快速,指挥灵活,即所谓快速部队。每师团部统率三个步兵联队,废旅团,有一个步兵联队指挥官,指挥三个步兵联队,专任前方作战。” 手握三个联队重兵的田路朝一,究竟是怎么给击毙的呢?日军官方有关田路朝一被击毙的记述认为,田路朝一少将是“战死”,且介绍了战死的具体过程:在黄梅“老租山”被地面火力击中了座机,飞机冲向地面阵地,12名乘员全员战死。但笔者查阅多种中方史料,并无黄梅县“老租山”坠机的记载,可以形成中日史料的对照。但这也并不是说日军的记录在中方完全没有“痕迹”。1937年北平(即今北京)沦陷时,黄梅籍著名作家废名(原名冯文炳,北京大学讲师,建国后曾任东北人民大学中文系主任)返回到故乡避难,后以抗战期间在黄梅的亲身经历写成自传体实录小说《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》。废名直接指出此小说“若就事实说,则《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》完全是事实”,“它可以说是历史”,他提出“把《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》当作一部传记文学”。这部小说以文学的手法记叙了1939年夏季“赛老祖”山“落了一架飞机”: 二十八年夏(1939年),乡下人盛传“赛老祖落了一架飞机,日本佬要来寻飞机了!”莫须有先生以为可笑,赛老祖是蕲黄最高之山,是不是真落了敌机且不晓得,就说敌人真落了飞机,则甑已破矣,顾之何益,到寨老祖去寻飞机,谈何容易的事,能像小孩子失落了东西就去寻吗?中国老百姓专门喜欢谈故事,此亦故事而已。而不久敌人兴师动众,果然打进赛老祖寻飞机,莫须有先生亲自拾得从敌机上散落下来的一张传单,说如此。 日方记载的“老租山”,实际上就是废名笔下“蕲(春)黄(梅)最高之山”的“赛老祖”山。今天蕲春县境内(紧靠蕲春、黄梅两县的交界处)有“赛老寺”的地名,据说是赛过黄梅县境内的老祖寺的意思,还有赛老寺水库。“赛老祖”山应就是在这一带。 废名在以上的记录里,表示不能理解日军为何会出现大兵压境,疯狂到山区搜寻。对照日方记录里田路朝一阵亡的记录,就可以理解日军何以会进行这般规模的军事行动了。根据前述日本文献记录,日军通过20天左右的连续军事行动,于7月9日在山区将田路朝一少将等阵亡日军的“遗骨全部收容”。 然而,究竟是哪一支中国军队从山顶开火击落了敌机,击毙了田路朝一和另11名日军,尚未发现史料有明确的记录。1939年6月间,黄梅县境内没有啸聚一方的民间武装,只有黄梅县自卫大队及一些区、乡刚组建的地方武装,当时这里是中共地下组织活动的区域之一,国共两党各掌握了自卫大队的一部分。地下党组织还在这一时期成立了新四军江北游击第8大队。可究竟是哪支部队击毙了田路朝一,还有待于以后可能发现的更多历史文献予以回答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