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色角斗士高尔察克

 二维码 533
发表时间:2013-08-18 17:28

题目:白色角斗士高尔察克
作者:碧剑锋
书报刊名:《世界军事》2013年八月下,第76~79页
  高尔察克在苏俄的“待遇”几经变化,既是“反革命头领”,也是“爱国者”。但不管后人对其评价怎么变化,有两点似乎不曾变过,那就是其军事指挥上的才华——特别是在鱼雷战术上的才华,以及政治上的不够“精明”。军事是不是政治的延续现在仍在争论,但从高尔察克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:一个职业军人如果要转型当政治家,显然要先有政治头脑,然后他的军事才华才能发挥作用。

探险北极

  高尔察克是俄国的将门之子,其家族始祖伊利阿斯·帕夏,曾是奥斯曼帝国的军事将领,在1739年至1740年的俄土战争中被俘。从此,这个家族转而为俄罗斯帝国服务。高尔察克的父亲是俄国海军军官,参加过著名的克里米亚战争,后到圣彼得堡的兵工厂任职,1893年以少将军衔退休。其叔伯也都是海军军人。在这种家庭环境的熏陶下,高尔察克从小就向往海军,他每天都早早起床,坚持做体操并洗冷水浴,以增强体魄。同时,他还经常阅读军事统帅的传记,渴望能像他们一样建功立业。
  1888年,14岁的高尔察克进入圣彼得堡的海军学校。他虽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,但他认为某位同学更优秀,坚决让出“首席毕业生”的桂冠。在高尔察克的一生中,类似的举动还有很多。他具有浪漫的骑士精神,也不乏轻率鲁莽之举。有位熟悉他的人曾做过这样的评价:“高尔察克过于敏感,易于冲动,完全不懂得人的心理。他的漫不经心和冒失举动,常常成为人们笑谈的话柄。”
  1894年8月,高尔察克从海军学校毕业后,被派到巡洋舰上担任见习军官。第二年,他随舰前往远东服役。1896年,他被调往另一艘巡洋舰任职。2年后,他又随舰返回首都圣彼得堡。这期间,他从事海洋学和水文学的研究,在俄国水文地理杂志上发表论文。1900年夏,高尔察克参加俄国的极地考察队,乘破冰船“曙光”号前往北极探险。这艘船从波罗的海出发,绕过斯堪的纳维亚半岛,进入了冰层覆盖的北冰洋。他们到达新西伯利亚群岛后,继续往北的航路被冰山所阻挡,只好退回北冰洋沿岸的季克西港。高尔察克溯勒拿河而上,于1902年底返回圣彼得堡。这支探险队在极地考察了2年,给世界地图增添了许多新岛屿,其中有个岛屿还以高尔察克的名字命名。
  在这次极地考察中,探险队队长托马等人失踪。为此,俄国当局组织了2支搜救队,北上搜寻托马及其同事。高尔察克为此推迟婚期,亲率一支搜救队冲锋在前。然而,这次搜救活动一无所获,高尔察克还险些葬身海底。返回首都的途中,高尔察克听到日俄战争爆发的消息。他立即做好上前线的准备,并急电未婚妻前来西伯利亚完婚。1904年3月5日,高尔察克在伊尔库茨克举行了婚礼,几天后就奔赴前线。此举至今看来仍不能抹杀的是,高尔察克确是一位爱国军人。与沙俄大多数军官不同的是,高尔察克比较廉洁,他官居黑海舰队司令时,全部财产仅有几个衣箱。这种清寒的生活,让出身官僚家庭的妻子无法忍受,最终抛弃他远赴异国。

布雷日俄战争

  高尔察克到太平洋舰队后,向自己的恩师、舰队司令马卡罗夫报到。马卡罗夫希望他留在自己身边,在旗舰“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”上当参谋。但高尔察克不想当一名幕僚,要求指挥一艘驱逐舰作战。马卡罗夫没有接受高尔察克的要求,派他到巡洋舰上担任值班军官。
  1904年4月13日,马卡罗夫乘坐“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”出港,不幸撞上了日军布设的水雷。短短几分钟内,这艘万吨级的战列舰就沉没海底,马卡罗夫中将与600官兵随舰同沉。马卡罗夫,这位俄国著名的海战理论家,沙俄海军公认的最优秀将领的阵亡,无疑是沙俄海军的重大损失。之后,俄国太平洋舰队痛定思痛,也使用水雷战来回敬日军。
  5月,高尔察克被任命为驱逐舰“暴躁”号舰长。5月14日,他率领该舰与“阿穆尔”号等另5艘驱逐舰一起,掩护布雷舰“阿穆尔”号出海敷设水雷。在这次布雷行动中,“阿穆尔”号舰长根据他的判断行事,没有按照命令在8海里外布雷,而是在11海里外布设了水雷。但日军截获的沙俄海军布雷情报依然是在8海里外布雷,因此第二天日本第1舰队第1战队巡逻时,在11海里处俄军的布雷区没有任何防备,致“初獭”号战列舰首先触雷。“八岛”号战列舰赶来救援,也连续触爆2颗水雷。2艘日舰燃起熊熊大火,另一艘巡洋舰“吉野”号慌不择路逃跑时,又被自己的“春日”号巡洋舰拦腰撞上。“吉野”号这艘当年邓世昌没有撞沉的军舰,很快被自家军舰撞入海底。5月15日这一天,被日本称为“帝国海军灾祸日”。
  12月12日,高尔察克又率领“暴躁”号冒雪出海,在日本军舰经常活动的海面布雷。第二天,日本巡洋舰“高砂”号在巡逻时,闯入“暴躁”号布设的水雷阵,结果右舷触发水雷而沉没。由于这一战功,高尔察克获得4级圣安娜勋章。
  尽管取得一定的战果,但沙俄军队仍在日军的攻势下节节败退。1904年底,高尔察克被调到岸上做防守工作,在旅顺口东北角指挥2个炮兵连。次年1月,旅顺口沙俄守军投降。高尔察克也当了日军俘虏,后因身患重病而被提前释放。1905年4月,他经加拿大和美国返回圣彼得堡。
  1906年5月,高尔察克被调到海军总参谋部。6月,出任总参管理局的统计处长。此时,摆在海军总参谋部面前的课题是:经过日俄战争的惨败后,如何迅速恢复沙俄海军的实力。许多人认为沙俄的制造业落后,无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海军,主张重点发展潜艇、雷击舰和布雷舰,建设以防御为主的小规模海军舰队。但高尔察克作为少壮派的代表之一,力主建立一支与大国地位相符的海军。他参与制订了海军的重建计划。这是一个相当宏大的造舰计划,最终获得了国家杜马的通过。到一战前夕,俄国海军已拥有8艘战列舰、14艘巡洋舰和105艘驱逐舰。

连连晋升

  1912年12月,高尔察克被调到波罗的海舰队,先担任驱逐舰舰长,后转任舰队作战部长。一战爆发后,波罗的海成为德俄海军角逐的战场。尽管当时的德国海军号称世界第二,俄国海军难以与之争锋,但德军还要对付英国舰队,不能以主力进攻沙俄海军。因此,双方都采取防御姿态,在波罗的海大摆水雷阵。受日俄战争影响,沙俄海军很重视水雷战,在水雷武器方面遥遥领先,他们在芬兰湾布设大量水雷,阻止德国舰队进攻的同时,还在波罗的海南部布雷,切断德国—瑞典海上航线,阻止德国从瑞典输入铁矿石。高尔察克参与制订了布雷计划,并多次参加了布雷行动。俄军此举,给德军造成巨大损失。德国方面被迫下令:禁止德国海军舰只驶入公海,直至掌握对付俄国水雷的有效方法为止。
  由于在水雷战中功绩突出,高尔察克被提升为舰队水雷总队司令官。1916年4月,他获得了海军少将军衔。6月,他率领水雷总队的驱逐舰队出海,深入到瑞典的诺尔雪平湾附近,遭遇一支运输铁矿石的德国船队。高尔察克击败了德国的护航舰只,但害怕撞上水雷而不敢迫近攻击,致使德国运输船队逃之夭夭。为此,高尔察克日后饱受垢病。尽管如此,高尔察克于当月晋升为黑海舰队司令,并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。此时,高尔察克尚不到42岁。在沙俄海军史上,他是最年轻的舰队司令。
  黑海舰队的传统对手是土耳其,这个没落帝国的海军并不强大。但一战爆发后不久,土耳其接收了2艘德国巡洋舰,大幅提升了海军实力,以致沙俄黑海舰队畏惧其威力,不敢采取进攻行动。从1915年起,德国潜艇进入黑海地区,以保加利亚的军港为基地,四处袭扰俄国运输船队,成为黑海舰队的最大威胁。高尔察克接掌黑海舰队后,即指挥舰队主力驶入公海,在海战中击败了德国巡洋舰。同时,他还在黑海广泛实施水雷战,并通过封锁敌人的军港先后炸沉了6艘德国潜艇,有效地阻遏了德国的潜艇攻势。而高尔察克对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封锁,更使土耳其经济陷入严重困境。到1917年,同盟国在黑海全面转入守势,沙俄完全掌握了黑海的制海权。

白军首领

  1917年3月,沙俄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垮台。在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中,波罗的海舰队水兵揭竿而起,逮捕了军舰上的所有沙皇军官,并对军官进行了清算。在波罗的海舰队的影响下,黑海舰队的士兵也组织起来,剥夺了军官们的权力和武装,撤销了高尔察克的司令职务。由于高尔察克平时还算清廉,水兵们并没有逮捕或为难他,只要求高尔察克交出佩剑,但高尔察克将佩剑抛入了大海。随后,他应临时政府之召前往首都,此后被派往美国进行军事考察。
  在美国考察期间,高尔察克发现美国并不认真对待战争,便决定转到英国去服役。这时,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,成立了工农苏维埃政府。英国非常敌视俄国的新政府,支持各地的白军首领发动叛乱,甚至公然派出军队进行干涉。高尔察克也成为他们利用的棋子。1918年春,他被英国政府派往远东活动。许多白俄也支持这位沙皇将军,将其选为中东铁路理事会成员,兼任中东铁路沿线俄军司令。高尔察克以中东铁路为基地,积极从事反苏维埃的活动。
  1918年春,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发动叛乱,占领了辽阔富饶的西伯利亚。6月,西伯利亚成立了“全俄临时政府”,由社会革命党人掌权。当年秋天,高尔察克来到临时政府的首都鄂木斯克,被任命为陆军和海军部长。当时,许多白俄军官对临时政府不满,认为社会革命党属于左翼党派,这个政权带有“粉红”色彩。他们希望建立一个铁腕政府,以血火手段铲除布尔什维克,并恢复君主制政体。在西方列强和白军将领看来,高尔察克爱国、勇敢、廉洁,在国内具有声望,可以利用他作为号召的旗帜。
  1918年11月中旬,白军将领在鄂木斯克发动政变,拥戴高尔察克为最高执政官,晋升他为海军上将。西方列强认为,这个军人独裁政权的出现,有助于他们对付布尔什维克。当时,伦敦、巴黎、纽约等地的报纸,纷纷为这位海军上将大唱颂歌。《纽约时报》说高尔察克是一个“强有力的正直人物”。西方武装干涉苏俄的总指挥丘吉尔,称高尔察克“正直”“清廉”“聪慧”“爱国”。诚然,高尔察克确有爱国和清廉的一面,但他一直生活在上流社会,并不了解俄国工农遭受的种种苦难,结果站到了大多数民众的对立面。在他政府中担任过部长的布德伯格男爵,曾经这样描述他:“这是一个大孩童,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……一个完全不了解局势、不明白周围发生的一切和以他的名义所做的一切的人。”

一败涂地

  高尔察克成为“最高执政官”后,立即采取严厉措施巩固后方。他授予各军区司令以广泛的权力,以镇压本地区敢于反抗的人们。一时间,他统治的地区成为人间地狱。西伯利亚铁路沿线的电线杆和树上,成百上千地吊着反抗者的尸体。在西伯利亚东部地区,凡被怀疑窝藏“赤党”的村庄,所有的男性居民都被杀死,妇女们受到强奸和拷打,许多老人和儿童也被杀害。
  驻西伯利亚的英军司令官说:“我们把几十万支步枪、几亿发子弹、几十万套军装和子弹带等运到西伯利亚。那一年,俄国士兵射向布尔什维克的每一颗子弹,都是英国工人用英国原料在英国制造,并用英国船只运到海参崴去的。”高尔察克就这样被人民认作外国的代理人,用外国武器来屠杀本国人。当时,俄国国内流行着一首小调:“英国的军装,法国的肩章,日本的烟草,高尔察克领着舞蹈!”
  凭借协约国的雄厚物质支援,高尔察克很快拥有了30万大军,后方还有15万协约国干涉军。1919年春,高尔察克指挥军队,在2000公里的战线上向西推进,突破了红军东方方面军的战线,很快就逼近了伏尔加河沿岸,眼看就要与南线的白军会师。但是,高尔察克的胜利只是昙花一现。红军迅速调来大批军队,在东方战线发起凌厉的反攻。高尔察克的军队推进过快,没有保障好侧翼。红军名将伏龙芝抓住战机,率部向其南翼发起突击,一举击溃了高尔察克军的主力。接着,红军马不停蹄地向东追击,收复了战略重地乌拉尔,使高尔察克失去东部工业区的支撑。
  9月,高尔察克使用预备队发起反击,一度将红军逼退到托博尔河。10月,双方在托博尔斯克大战,高尔察克再次惨败,损失了将近一半的兵力。红军乘胜向鄂木斯克进军。11月,高尔察克被迫放弃他的首都,踏上了向东方撤退的不归路——他衣衫褴褛的军队在西伯利亚的冰天雪地中跋涉,成千上万人倒毙在铁路两旁。
  军事上的失败,使高尔察克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。1920年1月5日,高尔察克东行的目的地——伊尔库茨克发生暴动,组建了社会革命党等党派的政权,捷克斯洛伐克军团为了脱身,在协约国指挥官热南的授意下,逮捕了已成为孤家寡人的高尔察克,并将他转交给伊尔库茨克当局。随后,高尔察克又被移交给布尔什维克。在苏维埃的法庭上受审时,高尔察克骂外国人背弃自己,并悔恨自己没有留在海洋上。2月7日,高尔察克被行刑队提出监狱,带到安加拉河的一条支流旁边。他拒绝蒙上眼睛,并要了一支烟。当这支烟刚刚抽完,行刑的枪声随即响起。


文章分类: 历史人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