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面解读“资政新篇” 二维码
6516
发表时间:2016-08-27 14:59 一、《资政新篇》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? 第一,改革内政,“富国强兵”的需要。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,领导核心的分裂,军事力量的削弱,造成“国中无人”、“朝中无将”的危险局面。不仅如此,清军乘机反扑,重建江北、江南大营,天京再次被围困。太平天国政权面临全面衰退,急需改革内政,“富国强兵”,扭转形势。第二,顺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。19世纪五六十年代,欧、美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,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展开,美、法、德、意、俄、日建立或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,并使更多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。这样,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,发展资本主义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思潮。洪仁玕在“向西方学习”上超越了同时代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,最早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。第三,与洪仁玕个人经历有关。《资政新篇》中的许多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设想是洪仁玕在对香港社会多年观察、思考基础上提出来。金田起义后,洪仁玕为躲避清政府的缉捕,曾两度避居香港,也到过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上海。与同时代的其他人相比,他对资本主义政治、经济制度的接触较多,认识较深,也体会到其中的优势所在,因此,洪仁玕能提出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系统的新方案。 二、《资政新篇》为什么具有资本主义色彩? 《资政新篇》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,这主要从《资政新篇》的内容来分析。第一、政治方面,资本主义的政治特征是政治、自由、民主。洪仁玕虽然没有提出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取代封建专制主义,但他主张“以法治国”、“听取社会舆论”、“由公众选举官吏”等,这实际上主张实行法治民主和“开明君主制”,这突破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;第二、经济方面,洪仁玕主张发展工商业,这从根本上瓦解自然经济,否定重农抑商。这与《天朝田亩制度》以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目标有本质的不同。此外,奖励技术发明,这是支持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。兴办保险事业,汲取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;第三、文教方面,与政治方面的民主相对应是科学,要培养发展工商业的人才,就必须兴办新式学校。第四、外交方面,与自由资本主义相适应的,他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,交流文化,但作为在鸦片战争之后的先进的中国人,在外交方面当然有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的反侵略要求。《资政新篇》是一个改造封建社会的方案,实际上是要学习西方的近代化内容。因此,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。 三、《资政新篇》为什么不具备实现的社会基础? 第一、不具备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条件。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,领导者洪秀全是农民阶级,他要建立的制度最终还是封建制度,在洪秀全领导下发展资本主义是不可能的;而且,当时封建势力强大,决不允许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。西方列强侵略中国,是要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,也决不允许中国成为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;第二、不具备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。当时的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,自然经济刚刚开始解体,1866年,方举赞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器厂,这是中国第一家资本主义近代企业。因此,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,也不具备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阶级基础;第三、中国不具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源流。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,林则徐、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,首先在思想上作出了回应。尽管社会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,但没有也不可能出现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社会潮流。在中国,由农民革命领袖最先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,这是一个特例。洪仁玕新思想的萌发是特殊的历史条件造成的,根本不是从林则徐、魏源那里承袭发展起来的。第四、不具备实施的客观条件。太平天国后期一直处于紧张严峻的军事环境下,战胜清政府和列强是太平天国政权的的首要任务,因此,《资政新篇》的实施缺乏安定环境保证实施。 四、《资政新篇》为什么不是农民战争的产物? 《资政新篇》和《天朝田亩制度》在反封建的方面是一致的。不仅如此,《资政新篇》还弥补了《天朝田亩制度》改造社会方案上落后与空想的不足。《天朝田亩制度》以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目标,要求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生产资料统归圣库的公有制,违背社会发展规律;而《资政新篇》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,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。《资政新篇》是一部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文献,洪秀全对《资政新篇》的基本精神是肯定的,这一文件是经他赞同批准颁发的。然而,《资政新篇》在太平天国广大官兵和群众中,却没有激起什么反响。这是因为:长期以来,清朝土地高度集中在皇室、大官僚、大地主手里,农民没有土地或者拥有极少的土地。鸦片战争后,农民阶级深受双重压迫与剥削,中国的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。广大农民迫切希望获得土地摆脱封建封建剥削,但是《资政新篇》对于土地问题,即《天朝田亩制度》中的核心内容,却只字未提,因而不能调动农民的参战的积极性,也没有得到农民的拥护和支持。因此,《资政新篇》不是农民战争实现的产物。 |